论市场的共性、共通性、可研究性、可推知性

发布时间 : 2016-12-19  浏览次数 :
论市场的共性、共通性、可研究性、可推知性 1、凡是强调本地市场“唯一性”的: (1)见识不广,井底之蛙,信息不足 (2)自以为是,只重视知己的所知,不知道自己的未知 (3)不相信“科学” 2、市场当然有不同,但是,所有不同都是可以分类的。 “世界上没有重复的两片树叶”,并不能阻止对树叶的归纳,总结。 3、市场的两大类 2002年左右,我依据我在广州、江门、开平等地的实践,结合松下幸之助的理论,发表了《市场的性别》,给市场分类。 《松下全集》是我购买最早、阅读最认真的管理学著作。他对市场的分类很早就启发我。 比如,松下说“江户儿郎有情有义”,消费者品牌忠诚度高,市场难攻易守。而许多市场却消费者求新求异,见异思迁,乐于尝试新产品。市场易攻难守。 中国,大到上海,小到开平,都是松下说的“江户型”。(江户=东京) 4、当时,广东水井坊赞助“美国三大男高音”全国演唱: (1)天津:坦率承认看不懂,后悔,不看。 (2)上海:看,炫耀,能看懂或装看懂。 (3)成都:守在售票处。等待开演后降价。看不看无所谓,有便宜票证明我看了贵的,就赚了。 5、作为营销顾问,天生具备“下车伊始、夸夸其谈”的能力。 逻辑,理论,使我们无需具体事实而洞察。即使判断失误也非常容易领悟到深层原因而彻底调整。 6、自从毛老大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最高指示”之后,重实践、轻逻辑,蔚然成风。 许多“李云龙”,真以为“赵刚只会耍嘴皮”。 真以为知识无用,外来专家不如本地实干家。 7、我要郑重揭示真相: 眼见不为实;实践出偏见=对自己所知的深信,对自己“地理优势”的偏爱 逻辑框架,理论、原理,是更广大的实践事实的科学提炼。 所以,“没有调查”,窥豹一斑,完全能知道更深刻的真相。 而实践,很可能是盲人摸象,摸得极为熟练,也是沾沾自喜于“一孔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