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佳永新闻/Jayong News

大数据赋能制造业转型,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

当下,互联网正加速向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渗透,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供应链协同制造……种种制造业新模式层蓬勃涌现,在打原有产业格局的同时,为制造业注入信息化基因,插上互联网时代的翅膀,为经济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数据赋能制造业转型,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规模效应降低;在线交易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市场的国界变得模糊,从而拓宽了市场的范围,也增加了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的数量;其次在虚拟的互联网商业环境中,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壁垒相对降低。
 
通过在线销售,现存企业很容易将其业务扩展到新的市场中。许多需要在互联网上运营的价值链活动可以外包给那些提供专门服务和技术的供应商,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也使得行业的进入壁垒降低。
 
下面是互联网+制造业的几个不同观点,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互联网+制造业是倒逼出来的,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环节
 
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
 
下游互联网化程度(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
 
图书行业的零售端互联网化程度最高,保守估计超过50%。所以,我们看到图书的生产制造环节—“印刷出版”环节已经高度互联网化,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十分普及。
 
纺织服装是另外一个零售端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行业估计在3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件服装就有30件是在互联网上销售出去的。可以想象,其对上游生产制造产生了多大的倒逼力量。我们看到在服装工厂里面,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方式和装备都有了变化。
 
对于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下游是B类客户,这类企业互联网+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间的协同需求,但动力依旧来自下游客户。譬如,目前热火朝天的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将传感器嵌入产品上,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
 
2、“武藏曲线”表明制造业有较高利润
 
制造业并没有那么悲观,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与微笑曲线相反的现象。
 
中国制造业的糟糕管理水平。近20年,中国制造业在WTO外贸红利和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下,获利轻松,同时做房地产、金融太容易赚钱,企业主普遍不愿在制造业投入精力。中国制造业30年不仅没有向全球输出任何思想,反而连IE、TPS、6Sigma等成熟的制造业管理理论也极少应用。这一切导致“制造”应有的利润远远没有体现出来。
 
3、大数据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工匠精神的结合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而大数据的实时、感知和预测等特点确实可以为制造企业在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升效率,细分产品定位,优化流程和决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数据对于制造企业的全流程来说都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线上线下销售的协同,对于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方面,如何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进行全渠道销售的设计规划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4、互联网+制造业的柔性化生产
 
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传统B2C模式下的生产制造与同时代的市场消费需求、分销渠道、大众营销等固有特点密不可分。其基本形态是:大规模生产+大众营销+大品牌+大零售。
 
生产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的推动式生产向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转变。拉动式的生产并不一定要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的预测,关键是供应链的各方面更紧密的协同,以实现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所谓“柔性化”是指供应链具有足够弹性,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多款式的小批量”可以做,需要大批量翻单、补货也能快速做出来,而且无论大单、小单能做到品质统一可控,成本相差无几、及时交货。对于企业而言,柔性化供应链的最大收益在于把握销售机会的同时,又不至于造成库存风险。
 
通过传统制造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这是我们目前制造业转型的趋势。

以上资讯由智能板支撑厂商南部佳永收集整理,更多资讯请留意更新。

佳永新闻